
寧德時代孟祥峰作為邊會主辦方致歡迎辭
在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中國角,寧德時代成功舉辦“驅動系統變革:共創零碳未來”主題邊會,并聯合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等多家權威機構,共同發布四項關鍵零碳成果。這些成果圍繞全球能源轉型路徑、產業鏈脫碳、資源循環利用等核心議題展開,不僅展現了中國企業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積極作為,更以“零碳系統性思維”為全球能源系統變革提供了可落地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氣候變化司主任雷紅鵬、巴西能源轉型與規劃國務秘書古斯塔沃出席并致辭,對寧德時代在零碳技術路徑與實踐方面的努力表示高度認可。

寧德時代與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共同發布《光伏與儲能助力能源轉型》報告
聯合IRENA發布專項報告,確認“光伏+儲能”為最經濟綠色方案
作為深度參與編制的中國企業,寧德時代與IRENA聯合發布《光伏與儲能助力能源轉型》報告。該報告是IRENA發布的首份儲能領域專項研究,明確指出鋰電池儲能已成為當前最具經濟性的儲能技術,而“光伏+儲能”構成最經濟的綠色電力組合。報告建議各國設定國家儲能裝機目標,并將儲能納入電網頂層設計與規劃中,切實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的協同發展。
打造零碳工廠與供應鏈體系,提供電池產業鏈脫碳實踐樣本
寧德時代持續推進“零碳工廠”建設,通過分布式光伏與自研廠端智能管理系統,不斷提升綠電比例。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建成9座零碳電池工廠,零碳電力比例達75%,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下降21%。同時,依托自研的“時代碳鏈”系統,公司構建了供應鏈碳足跡數據庫,并計劃于2030年實現一級供應商100%零碳電力,2035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
發起“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構建電池全生命周期理論框架與項目實踐
面對鋰、鎳、鈷等關鍵礦產資源對能源轉型的制約,在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合作下,寧德時代發布“全球能源循環計劃(GECC)”階段性成果。該計劃聯合產業鏈、政府與學術機構等多方力量,協作開展電池循環經濟系統性研究,并在此次邊會上正式對外公布覆蓋“開采-生產-利用-回收”的理論框架。后續該行動計劃將引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并計劃于2026年發布全球首份新能源汽車電池循環經濟報告,為全球資源高效利用提供系統參考。
聯合創辦能源期刊《瓦特》,推動前沿理論技術向產業應用轉化
寧德時代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合作推出能源領域旗艦期刊《瓦特》,由德國科學院院士斯蒂凡諾·帕薩里尼教授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慧勝教授等新能源領域頂級學術權威專家聯合主編。該期刊致力于搭建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橋梁,推動前沿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為零碳轉型提供持續創新動力。

寧德時代邀請一眾國際組織CEO圓桌共話“奔赴零碳未來”
邊會還設置了高級別圓桌對話,IRENA總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歐洲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克里斯蒂安·魯比、全球可再生能源聯盟首席執行官布魯斯·道格拉斯、全球賦能可持續發展倡議首席執行官兼主席路易斯·內維斯、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氣候事務負責人米蘭達·施尼特格等國際機構負責人,就全球轉型階段、路徑、方案進行深度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隨著風電、光伏等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升,必須加快推進電力系統靈活性建設與整體轉型,以支撐全球能源結構的根本性轉變。
作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創新公司,寧德時代愿與各方攜手,以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打造全場景、一體化的零碳解決方案。借助COP30這一國際平臺,寧德時代進一步強化全球協作,推動中國智慧與實踐融入世界零碳進程,共同構建安全、經濟、可持續的綠色未來。